第三十七章 谁是枭雄(十七)-《血色汉末》
第(1/3)页
并州烽烟四起,各城易手,一时间很是热闹,可这份热闹却不是唯一。
眼下南阳袁术、豫州孔伷、兖州刘岱、河内王匡、陈留张邈、山阳袁遗、济北鲍信、北海孔融、幽州公孙瓒、渤海袁绍。可是一个都没有闲着,不是四处募兵,就是招募义士,大有一番作为之样。
当然要说最夺人眼目的,自然还是此刻掌洛阳大权之董卓,董相国。
十一月初,以扫平一切障碍的董卓,一个太尉之官,已经不能满足其身份,逐自拜相国,封郿侯,更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
一人得道了,家人自然要随之,随后董卓又封自己的母亲为“池阳君”,设置令、丞。
自此董卓之权在朝廷中如日中天。至于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榻。欺凌禁庭公主,更是常事。
权势中天,普天之下再无人在眼中,掩饰很久的董卓,残忍之性随后也露。
董卓其人,武人出身,好用刑法立威,眼下治理朝政,依然沿用。一日侍御史扰龙宗,拜见时不过忘解除佩剑,他便借题发挥,下令将其活活打死。
原侍中周异之侄、大司农周忠之子周晖本除洛阳令,听洛阳变故,至洛阳而不就,董卓闻之即非常厌恶,随即派兵将其劫杀。
如此血淋淋之例,一时间,董卓之残暴,朝野皆惊,每每上朝,百官如入炼狱,深怕稍有不适,便招来杀身之祸。更悲惨,想辞官也不一定能安然而去。
只有一人例外,曹操、曹孟德,董卓识其才,表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然曹操却不拜,当即易名,乘夜逃离。待董卓发现之时,哪怕发下海捕文书,也为时已晚了。
曹操之性,城府极深,当初面对董卓,其好友袁绍反抗了、姜麒反抗了,而他却一直隐忍。直到避无可避。
当然不止城府,论及果决,世人都小看了着个并不太引人注目的小吏。
得罪董卓,归乡途中,过成皋,曹操遇故人吕伯奢,不过听磨刀声便怀疑要被谋害,当即拔剑杀其八口。临走前还悲凄的留下一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随后回到陈留的曹操自然不会闲着,在得到土豪卫兹的资助后,如同四方枭雄,散净家财,招募义兵,更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不过着招募义兵非一日之事,哪怕天下想匡扶汉室的忠臣不少。然短时间内却任然无法撼动董卓之位。
…………………………………………………………
上党长子,因地势较高,又三面环山,哪怕以入寒冷的十一月,可比之并州其他地方却要温暖些许,所谓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便是指的如此之地。
当然这份气候的安逸,也要有那份闲心去欣赏。特别是清晨放亮之后,一队队被捆绑之老弱,从长子城外被士兵押附而行,那份凄凉,可比寒冬还要残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