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四章艰难生活-《活在南宋》
第(2/3)页
院试如此繁琐,但狗儿参加的“书院试”自然简单。
三道默写句子,三道填空题,再加上一道百字的阅读理解完事,题并不难,众人一个时辰作罢,可后来崔柳院长估计是没和金老夫子谈妥,一怒之下又添加了一首诗赋,结果鹿苑书院的学子统统交了白卷,没办法,鹿苑书院的短板就是诗赋,嗯,打油诗不算数。
金老夫子见状立马黑了脸,也以牙还牙的出了对子,然后,两个书院的学子全体白卷。
闹了笑话的金老夫子拂袖而去,自此再不进崔氏书院的大门。
院长被羞辱了,狗儿几个代表书院的学子自然也没落到好,一个个被授课的先生领出来单独收拾,整日里除了正常的学业之外,还要学习诗赋、对子、甚至谱曲、画艺,整个一多面小能手方向培养,也是鹿苑书院新进延请了六个先生的缘由。
学生多了,收的学金自然也多,再加上外地而来应考武举的学子家眷们住宿的问题,聪明的狗儿自然不会忽视掉,所以书院后院大批新建的竹楼小院,开始对外租赁,价钱只要每日十文钱,这价钱很公道。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说一下,古代人的住房问题。
许多后世人对古代人的房屋印象还停留在茅草屋几间,值不了几个钱上,实则不然。
古代,尤其宋代,这个住宿问题比后世还要艰难,稍微大一点的城市房租的价钱就和京都一般价位。
所以好些人做官人一辈子都买不起房,像苏东坡、欧阳修等等都属于租房子住的“京漂”一族。
到了南宋更是“人满为患”,城墙内土地太少,城建又慢,建筑材料,人员工费又贼拉高,成本决定售价,一套普通的房屋都要百贯千贯左右,对于一个月只有五六贯俸禄的官员,得幸幸苦苦干上二三十年才成,所以大多数人以租房为生,有甚者结庐而居。
房价这么高,盖了房子不但卖不出去,反而招来一片骂声,所以朝廷开发盖房的积极性并不高。
有因必有果,所以在宋朝最流行的是租房,和后世几乎一样,按照面积和装修分为上中下三等,最好的自然是带着小花园的“别墅”,这样的租金一个月至少三十贯,(此数据来源宋《浩然斋雅谈》和《宋史》),而中等的一般月租金在一两贯钱左右,占了当时中产家庭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和后世一样。
最下等,也是大众百姓选择最多的,一天十文钱左右屋子。
但是十文钱的屋子,也有许多人租不起,所以与后世一般就有了公租房,价格相对市场价便宜,据神宗宋熙宁十年统算,开封府东西城共有公租房一千一百九十二间,平均月收取租金二百零二点五贯钱,折算下来,一间房月租为一百七十文钱,日金五六文钱的价格。
五文钱看着不多,但是除了租房还有衣食行吃喝拉撒睡,人这一天只要一睁开眼,除了空气不要钱几乎啥都要花钱,工资又少,只好扣扣索索的过日子(这也是蚂蚁目前的生存状况),所以不少北漂一族,选择寺庙道观或者简陋民房租住,还有些人借住人家的柴房,甚至直接住进人货混居的库房邸店。
聊斋志异以及许多写鬼怪话本的古代中,都有写到一位应试举子住在荒凉偏僻的寺庙或者凶宅,半夜遇到聂小倩这类妖精美女,然后发生了许多旖旎故事,背景就是穷秀才住破屋子没事乱瞎想的原因。
因此鹿苑书院竹楼小院只租赁十文钱一天不贵吧?
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有需求的时候就会出现市场,所以在书院后院租屋区里就渐渐的形成了一条集市,发现这一点的狗儿就禀告了金老夫子,然后这条小集市就来了一个叫金木根的家伙在管理,说在管理实际上就是每日拿着褡裢收摊位费,两三文钱的价格自然算不得贵毕竟买一颗拇指大的甜糖豆就要一文钱。
这个金大管事儿除了管理街市集以外,还负责给书院唯一的一座食铺子打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