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一章同病相怜-《活在南宋》
第(3/3)页
脑海中的一切画面全然消失,众看客连忙甩甩脑袋,垫起脚,使劲儿仰着脖子瞅那戏台上两位女子,只见她俩人款款的立在一起,众人这才发现,刚刚弹出截然相反曲调的琵琶女,居然是一对儿孪生姐妹。
“奴家两个,谢过诸位客人聆听了,接下来还请欣赏其她姐妹献出的舞曲,我姐妹俩先行告退。”
话说完俩人齐齐的施了个蹲礼,就翻身到桌前,抱着各自的琵琶准备离去。
说到琵琶,就不得不提说一下这个小精灵了,它自秦朝出现以来,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当西方乐器没传来中国以前,它是弹拨类乐器之王,何为弹拨类乐器?就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配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
像周代制造出来的琴、瑟,战国时的筑、筝,秦代的弦豉和汉代的箜篌!至于元代的三弦以及明代的扬琴,都不如隋唐流行的琵琶,因为它独奏、伴奏、重奏、合奏各种方式都可以。
琵琶,在唐宋之时有很大的区别,有句顺口溜形容就是“唐横抱,宋竖抱!唐拨子,宋手指”。
唐琵琶是五弦,而宋琵琶却是四弦,且由四个音位增至十六个(即四相十二品),至现代,按十二平均律排列已经成了全须全尾的六相二十来个品。
一曲琵琶让狗儿郁闷的心情,终于宽解了几分,当一套深色茶具,配着恰到适宜的热水冲泡出来的一层正在翻滚的白沫白茶递送过来时,狗儿的心情更是抒解了一大半。
再听到端茶的丫鬟甜甜的喊一声“请哥哥慢用”时,狗儿彻底咧开了嘴。
“看赏!”
一把铜钱就这么飞进了丫鬟的托盘里,叮叮当当的清脆声自然博得了众人的注目。
就当丫鬟感激的想道声谢时,楼上的栏杆处,突然伸出个脑袋。
“吆喝,小爷我刚刚听着就像你小子的声音,扒头一看,还真是你!小崽子,你不去贡院考试,来这青楼作何?”
狗儿瞅着这凌空半颗球,撇撇嘴回道:“小爷做事儿,自不用和你说!”
“吆,你小子骨头果然硬,看来上次没把你打怕啊!”
狗儿看看这颗脑袋,嗤嗤一笑平静的回道:“您这话似乎是说反了吧!我只记得当初您被贵叔父捆绑着来求情的‘威风’模样,可不记得小爷害怕你的情形!”
“你小子真是找揍!给爷等着!”
嗖的一声,露出来的脑袋瞬间缩了回去,紧接着就听到楼上木板咚咚咚的响。
旁边的王厚俩赶紧低声说道:“狗儿,这害人精咱们可惹不起,还是快走吧!”
狗儿鼻子一哼,若是以前不知他底细,狗儿自然要退避三舍,但是上次一事,早把这贵衙内看的清清楚楚,虽然自己惹不起他,但是也不会吃了亏,毕竟“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不用!等他来便是!大家都在龙州城混,总不能日日躲着他,今天就做个了断!”
王厚和花十四看着威风凛凛的狗儿,互相瞅一眼,对着狗儿叹道:“如此,一会儿打起来时,记得护着要害些!”
“嗯!”狗儿默默的点点头。
“啊呀呀!许久不见,你几个小娃果然胆大了些!真是让小爷佩服!来哥儿几个,再试试他们骨头硬不硬!”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