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零章艰难的赶考路-《活在南宋》


    第(2/3)页

    其他举子见状,有马车的也赶了去,有大牲口代步的也纷纷催赶,只剩下五六个人,背着背篓慢慢步行。

    他们步行哪里能追上有马车坐的人,所以没一会儿,这些人就被甩的远远的。

    狗儿见状只好叹口气道:“几位兄台,不然搭乘小弟的马车如何?”

    几个人瞅一眼装的满满行礼的马车,呵呵笑一声,摇摇手道:“赵老弟不必担忧!我们几个快些脚步,争取赶在天黑时到达前方的李庄!只是麻烦赵老弟与庄主说,给我们留饭!”

    天气很热,狗儿也不愿意守着他们几个,所以拱拱手道声“在李庄等着你们用饭”,就打马……嗯,骡子跑了去。

    去临安的路线,狗儿与众人商议的是过隆庆府,沿着岷江一直往东,进夔州路到荆湖北路,然后沿着大江(即长江)继续往东,过淮南西路、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到达目的地,临安。

    一路上穿州过县、爬山涉水的累死个球,好在有驴子和马车可以代步,走的也是官路颠簸程度上还算是接受,就算不能接受,为了前途着想,众人也能咬牙忍受。

    北宋时设有路二十三个,失北方之地后,仍以势力所及分路十六个(绍兴十七年制)。

    去掉三百个羁縻州、县、洞之外,南宋共有县七百多个,而北宋时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个。

    至于村寨,嗯,没法统计,就像是李庄这样的,二十一户人家,一百二十余人就算是一个村。

    这也是隆庆府辖下众多的氏族自然村落中的一员。

    全村人没有一个外姓,即使是招赘进来的也是姓李,生前共敬一个祖先,死后共进一处祖坟。

    所以村里主事的就是一帮子李姓老头,一个个黑面麻布衣,黝黑的脸颊中唯一一位显点白光的就是李庄庄主李老汉。

    “老丈!晚辈一行是发解临安大都参加今科省试的举子,路过此地,天色已晚,外面又不安生,所以想借贵庄屋子一住,一应饭钱屋钱草料钱,我们一一结算,不晓得贵庄可有空闲地儿借给我们住?”

    李老庄主岁数大了,耳朵有点背,一时间没听清狗儿说啥,好在他眼睛不花,瞅见一群人都着士子打扮,尤其队伍前的旗子,那有不明的。

    直接咧嘴笑道:“哎呀,你们可是今年的举人?这天色这么晚了,可别在野外露宿了,进俺们庄来,安心住一晚,明日好赶路。”

    耳朵背的人说话,下意识的都会大嗓门,哪怕是对话的人不耳背,他也是用大嗓门说。

    狗儿被他震的耳朵都嗡嗡作响,晓得这老庄主耳背,也不做其他解释,便拱手道:“如此,谢过李老太公了!”

    李老庄主听不仔细狗儿说话,但看他一副恭敬的模样再冲着自己施礼,心里就开心,嘴里道声“果然是读书相公这般有礼数,不像是俺家三个儿子,整日里打家劫舍,游手好闲,胡作非为!还蛮不讲理!”

    狗儿:……

    猛然听到老头说了一句这话,一众人心里可是纠结起来,一个个紧张兮兮的看着四周,心里猜,莫不是进了家黑庄?

    然后齐齐的瞅向狗儿。

    他们怕,狗儿也怕,这才刚刚走到利州东路,难道就结束了,而且是自投罗网式的?
    第(2/3)页